hyc是什么牌子

近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,决定自7月24日起,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发布不实信息”专项行动。互联网时代,“人人手握麦克风”的自媒体释放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,却也容易打开潘多拉魔盒。自媒体在赋予个体巨大声量的同时,“发布之前请三思”的警钟,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被重重敲响。
第一思,思来源
这信息从哪里来?
昨天“网传某地大面积农田被淹”,今天“网曝洪水冲走三个小娃娃”,明天“警情通报——来源某网”……不实信息为何如野草般疯长?部分自媒体深谙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流量密码,为博眼球、求点击,不惜以耸人听闻的标题、移花接木的图片、凭空捏造的情节为饵,利用“网传”“网友表示”“来源于互联网”等方式发布信息,剥离模糊信源标签,将未经核实甚至蓄意捏造的信息,直接包装成确凿无疑的“事实”进行传播,让真相在流量利益面前被弃之如敝屣。
第二思,思内容
这信息本身合理吗?
此前,某平台百万粉丝博主自导自演“自杀去世,生前遭勒索”等虚假信息,引发网络热议。当流量备受追捧,便滋生了“猎奇即正义、对立即流量、情绪即真相”的荒诞现象,只要能点燃眼球,真相似乎成了最不值钱的装饰。网红“专家”的“抗癌偏方”、“楼市崩盘倒计时”、“高考内部消息”……这些虚假信息“显而易见”,或被“精心包装”,指尖轻点之间,许多人在“凑热闹”“图炫耀”“只选择自己相信的”等这类情绪裹挟下,无意中成为“二传手”,让虚假信息滚雪球般扩散。
第三思,思后果
发布这信息会带来什么影响?
不实信息常如脱缰野马,扰乱社会秩序,制造无谓恐慌。“扫码领五险一金补贴”“某地中考题型取消选择题和填空题”……自媒体通过AI、剧情摆拍、旧闻炒作生成猎奇内容收割点击,部分平台因广告收益默许传播,而公众则成为接收虚假消息的最终受害者。若任由不实信息肆意蔓延,“泛滥洪水”将瓦解社会信任“大厦”。我们需要用法律的缰绳套住不实信息这匹脱缰野马,“使用AI编造‘某地游船突然倒扣,30人坠江’的李某被行政处罚”,“伪造‘警情通报’的造谣者被刑事拘留”,澄清视听,发挥震慑效应。
标题再诱人,也不及真实的分量;流量再汹涌,也不能冲垮责任的堤坝。前不久,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,出手整治“自媒体”发布不实信息,持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。遏制不实信息,离不开生活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你我的清醒认知,只有大家共同举起责任之盾,才能让信息的河流真正滋养而非侵蚀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。(诸泠秀)
【来源:星辰在线】

